狼毒

正名: 狼毒

英文名: Langdu

拉丁名: Euphorbiae Ebracteolatae Radix

别称: 猫眼花根、续毒、川狼毒、大将军、狼毒疙瘩、黄皮狼毒、白狼毒、离娄、屈据、猫眼睛

什么是狼毒?

  • 狼毒是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或狼毒大戟的干燥根。

  • 狼毒味辛,性平。归肝、脾经。有毒。

  • 狼毒的成分为萜类、鞣质、黄酮、甾醇、挥发油等。其中,萜类是主要活性成分。

功效与作用

  • 狼毒具有散结、杀虫的功效。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狼毒还具有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 狼毒可以用来治疗淋巴结结核、水肿腹胀、心腹疼痛、结核、皮癣、虫积、癥瘕等。

  • 目前,狼毒还可用于治疗癫痫。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如果您有狼毒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狼毒。

  • 体质虚弱者,禁止使用狼毒。

  • 如果您正在使用青霉素、甲氧韦睫、利福平以及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 狼毒可致流产,孕妇禁止内服或外用狼毒。

  • 哺乳期女性内服或外用狼毒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狼毒前请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狼毒?

  • 狼毒可煎汁服用,或入丸、散剂内服,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狼毒煎汁内服,每日常规用量为1~3克。

  • 外用时,可熬制成膏敷于患处;也可取适量狼毒研细末,或用醋磨汁外涂患处,可治疗皮癣、癞疮、虫疥等。

  • 狼毒可泡酒使用。

    蛮夷酒(内服):和远志、矾石、白术等中药配伍使用,可清热解毒、消积导滞、补肾健脾、祛风除湿,用于治疗八风十二痹、宿食、偏估不遂、房劳七伤、久寒虚冷、妇人产后余疾、月水不调。

    阳和解凝酒(外用):与马钱子、木鳖子、白芥子等中药配伍使用,可解毒除湿、祛寒通经,用于治疗因痰凝、寒湿、阴毒引起的脉管炎等。

温馨提示

狼毒有毒,服用时务必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药量,以防中毒。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服药期间,避免和密陀僧同用。

  • 服药期间,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腥膻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请咨询专业医生,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 狼毒出现变质迹象时,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狼毒有毒,主要毒性成分为皂苷、萜类树脂、瑞香狼毒苷、高分子有机酸、狼毒素等。

  • 服用狼毒,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进行抢救,以免危及生命。

    眩晕

    精神失常

    举步不稳

    痉挛、抽搐

  • 服用狼毒,出现以下症状时,要立即停服,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咽喉肿痛

    腹部剧痛

    呕吐腹泻

  • 孕妇不慎服用狼毒,出现腹部不适、阴道异常出血时,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 皮肤接触狼毒可导致过敏性皮炎。

我该如何选购狼毒?

  • 狼毒主要产于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等地。

  • 狼毒及其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征:

    月腺大戟为黄棕色或灰棕色的类圆形或长圆形块片,外皮薄,容易被剥落,剥落处可露出黄色的皮部。切面为黄白色,有黄色不规则的环形纹路和大理石样纹理。重量比较轻,质地脆且容易被折断,断面有粉性。气味轻微,味道微辛。

    狼毒大戟为不规则片状,外皮为棕黄色,切面有明显的黑褐色环形纹路和纹理或。用水浸泡后,摸起来有粘性,撕开可见黏丝。

    醋狼毒的形状和生狼毒相似,表面为黄色,闻起来有微微的醋香。

  • 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并注意防潮、防虫蛀。

温馨提示

狼毒有毒,请到正规药店及医疗机构购买使用。

含狼毒的中成药有哪些?

  • 凉血退热排毒丸:具有凉血退热、清瘟排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时疫瘟毒、内陷营血、神昏谵语、高热不退。

  • 结核灵片:能抗结核,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对肺结核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优福宁胶囊:是抗结核药,可用于治疗各型肺结核,也可以用于各类结核,尤适用于对某些抗结核药过敏、耐药或有副反应及合并肝病的结核病。

  • 祛风湿止痛散:可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用于治疗筋骨劳损、风寒湿痹等。

狼毒和狼膏功效一样吗?

  • 狼毒是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或狼毒大戟或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干燥根,狼膏是犬科动物狼的脂肪。二者功效不同。

    狼毒具有散结、杀虫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淋巴结结核、水肿腹胀、心腹疼痛、结核、皮癣、虫积、癥瘕等。

    狼膏具有润肤泽皱、祛风补虚的功效,可治疗风痹疼痛、肺痨咳嗽等。

用药误区

  • 误区:狼毒只能内服,不可外用

    狼毒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在治疗皮癣、癞疮、虫疥的时候,通常是以外敷的形式治疗,熬制成膏或将适量的狼毒研细末,或用醋磨汁外涂患处。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2012-2022 QISOUBAO.com · 粤ICP备18051331号